结算类区块链支付企业获资本市场或将迎来行业新机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区块链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撰文称,区块链以大量冗余数据的同步存储和共同计算为代价,牺牲了系统处理效能和客户的部分隐私,尚不适合传统零售支付等高并发场景。但是在对信息可信共享要求较高、对并发量要求较低的领域,例如交易结算、贸易金融、产权转让等,区块链已经有广泛应用。
其中,跨境支付、交易结算类区块链支付公司获得快速成长,被市场看好。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2月有3家结算类区块链支付企业获得4700万美元融资。跨境支付巨头瑞波称,要在未来12个月内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也呼之欲出。截至2月4日中国央行有关数字货币的发行全流程专利都已经申请完毕,包括生成、流通和回收。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将大规模应用于零售等并发量高的业务场景,或许能解决当前区块链支付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出更多新的商业机会。
全球汇款市场超6000亿美元结算类区块链支付企业获资本市场看好
目前情况看,区块链更适用于低频高额的支付场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跨境支付和贸易金融等领域,包括跨境支付、外汇结算、贸易结算、信用卡支付等等。
事实上,仅跨境支付就是门大生意。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18年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预计增长3.5%至4660亿美元,而全球汇款预计增长3.4%至6160亿美元。2017年美国就有将近1500亿美元汇出转给其他国家的个人。
从投资融资来看,尽管投资环境渐冷,但区块链支付结算类企业仍获得市场认可。2月8日,提供B2B数字货币服务的商业支付公司Paystand完成了2000万美元B轮融资。Paystand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开放平台,向商家提供付费API,支持比特币、电子支票(e-checks)和信用卡的支付需求。2月6日区块链结算公司Clear斩获1300万美元A轮融资,西雅图支付结算公司Transparent Systems也完成1400万美元A轮融资。
跨境支付巨头瑞波(Ripple)在2019年12月完成高达2亿美金的C轮融资,估值达100亿美元。瑞波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表示,公司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内上市。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Ripple迄今为止已经筹集了2.936亿美元的资金。
国内在跨境支付上也早已开始区块链布局。2017年2月招商银行宣布已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2018年6月香港版支付宝AlipayHK上线基于电子钱包的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其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给菲律宾用户转账。蒋照生称,中国银行业目前接近一半的商业银行区块链实践都与区块链跨境业务有关。
事实上,在传统金融跨境支付清算领域,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但SWIFT因效率低、时间长、费用高等弊端被广为诟病。跨境汇款的成本高昂,平均每个汇款人承担手续费达7.68%,主要成本源于银行汇款手续费和SWIFT电报费用。
而区块链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些痛点。零壹智库分析师、数字资产研究院研究员蒋照生告诉记者,区块链在支付领域的机会是巨大的,相关应用要集中在跨境支付等场景,能够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优化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缓解信任问题。
其支付系统可实现点对点的资金交易,不再依赖于第三方清算机构服务,实现了自动实时交易、资金实时清算。相较中心化系统,区块链以分布式架构提高了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每个参与节点都可以记账、存储数据,部分节点数据丢失或损坏,对整个系统的运转、数据库的完整和信息更新没有任何影响。
比特币的货币职能有限零售场景下发展受阻
2008年比特币问世,2012年开始出现基于区块链的支付公司,发展之初大都聚焦于数字货币,尤其是比特币的支付业务。
有“币圈支付宝”之称的币圈独角兽Circle在2018年5月完成了1.1亿美元E轮融资,当时估值已接近30亿美元。最初Circle就定位于提供数字货币支付服务,使用场景主要是B2C商家与客户之间使用数字货币和C2C跨境转账。但是3年之后,Circle取消了大部分数字货币支付服务,收缩到跨境支付的垂直场景。
同样,刚刚获得B轮融资的Paystand最初也定位在向商家提供B2B、B2C支付解决方案的服务商,2018年开始逐渐淡化比特币支付业务。
比特币的货币职能有限,没能如想象的那样迅速爆发。“当时大家都认为它有可能、有潜力能成为大家能够接受的支付方式,为提升比特币的流转效率也探索了很多可能性。”LITEX创始人王硕斌在支付行业摸爬十余年,2016年关注到比特币支付,开始转型提供区块链支付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尝试了比特币和日常零售结合提出解决方案等,但现在看更多是一种补充性的解决方案。”王硕斌认为,比特币支付不会成为主流用于日常零售支付,背后没有国家实体或者大公司背书、完全中心化,由小机构掌控的虚拟货币很难成为通用的零售货币。
王硕斌告诉记者,当前区块链支付仍处在早期,面临三大挑战限制发展:一是合规性,原有公链体系下的数字货币在国内并不合规,相关公司也只能在海外开展业务。二是技术上,公链体系做扩容技术是非常困难的,难在于权衡效率、安全性、去中心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最大的挑战是寻找区块链支付的使用场景,提升用户的接受度,当前应用更多在大额结算,很多零售场景下已经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了。
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管理》文章中也提到,区块链以大量冗余数据的同步存储和共同计算为代价,牺牲了系统处理效能和客户的部分隐私,尚不适合传统零售支付等高并发场景,不建议基于区块链改造传统支付系统。
DC/EP带来支付格局新变量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狭义的区块链支付,基于比特币或者以太坊这些公链系统,由于要达到去中心化的共识,并发性低、效率很难保证。但如果广义的区块链支付,比如央行DC/EP法定数字货币背后是中心化央行控制的系统,并发效率就非常高。
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在央行层面秉承技术中性,区块链系统并非是唯一技术选项。按照目前的设计,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将主要应用于小额零售高频场景,所以最为关键的就是满足高并发需求。据央行官员透露的消息,定位于M0替代的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系统的性能至少在30万笔/秒以上的水平。
蒋照生告诉记者,这种性能要求当前的区块链系统很少能够达到,但这也不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就无法运用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根据穆长春此前的发言,央行数字货币在设计过程中会汲取区块链的内核,但具体内容只能等央行数字货币问世之后才能明确。
“要不是这次疫情打乱了步伐,今年年初就应该试点央行的数字货币。”王硕斌告诉记者,他时刻关注着DC/EP的进展,这对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非常重要。目前正组织员工进行调研,跟现在的商户,外贸企业、零售企业进行沟通,现在DC/EP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所以很难直接进行产品化的工作。
法定数字货币出现,支付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王硕斌认为,目前格局还是很不明朗,但可能的参与者包括,一是早期公链体系做支付的公司;二是以微信支付、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巨头,一旦DCEP或者Libra等影响面比较大的数字货币出现,他们会把原有业务场景进行迁移。三是区块链支付领域的创业公司。
“除了迁移类的场景以外,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支付场景,比如外贸公司的结算、清算。这是我们希望寻找的新场景,也是创业公司的机会。”在王硕斌看来,基于银行的移动支付体系下,已经有那么多的商户,一旦新的支付方式出现,可能会有一些新公司来提供相应服务,这是DC/EP给他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事实上,未来围绕DC/EP,从发行环节、分发环节、支付环节、运营环节等将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产业链。DC/EP、区块链领域会出现创业与基础设施建设浪潮,支付技术相关的服务和厂商都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安信证券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在发行环节的银行IT供应商;流通环节的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在管理环节的安全加密、KYC认证等。
中信证券研报称,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产业链投资机会包括在央行和商业银行IT系统改造环节,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架构,商业银行需对核心系统进行改造,建立其银行库并与中央银行共同组建分布式账本登记DC/EP权属信息。同时央行、商业银行间将形成类联盟链架构,将可能出现联盟链建设需求,因此数字证书及加密环节厂商有望受益。在支付环节,为了满足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需求,需要在商户零售场景部署新的支付终端,因此提供支付终端厂商有望受益。在DC/EP硬件钱包上,银行目前在考虑推出硬件钱包,可能形式是SIM卡贴膜、U盘、指纹卡等,硬件钱包供应商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