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菠菜利用聚合支付业务清算资金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聚合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聚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8.8万亿,同比增速59.8%,覆盖的商户数将达2307万家。随着聚合支付业务规模爆发式增长,不法分子频频利用聚合支付业务,清算网络赌博等犯罪资金,其背后隐藏的洗钱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网络赌博利用聚合支付业务可疑特征,并举出可疑案例,对防范此类风险提出了建议。
一、网络赌博利用聚合支付业务可疑特征
(一)特约商户准入环节
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照顾“客户无感体验”的同时,忽视了客户准入环节管理。聚合支付业务特约商户准入采取线上认证方式,仅仅依靠证、照的照片识别客户身份,造成准入环节出现巨大漏洞,给不法分子留下空间,准入环节具体的可疑特征是:
1、提供经过PS的商户营业执照照片和商户经营者或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照;
2、提供“黑产”销售的全套证照;
3、特约商户联系号码归属地、身份信息归属地与营业地点不匹配等;
4、特约商户由“代理、地推”批量收购真实商户信息、批量导入。
(二)资金交易支付环节
聚合支付业务特约商户被网络赌博不法分子利用后,因其结算不法资金交易特征与正常客户有较大差异,但呈现出一定规律的可疑特征,具体表现是:
1、交易金额会有倍数递增的情况(赌博押注);
2、很少有反向交易,即很少退款(因为是虚假交易,并无实物交易);
3、交易对手方的归属地、特约商户经营者个人账户操作地址与特约商户注册所在地不同;
4、特约商户或商户经营者个人支付账户频繁发生整数倍及24小时交易,1000-10000元不等,也会出现9999元等异常金额的交易,与其经营规模不符;
5、交易模式不符合正常特约商户交易,资金入账后立即转至商户经营者个人银行账户,不留余额;
6、不同特约商户通过同一设备进行登录或者资金转账;
7、特约商户账户交易操作IP地址经常在现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地区;
(三)可疑案例
2019年某月某公司监测系统发现,某个体工商户2013年某月注册成立,主要经营范围是烟酒、预包装食品,日用百货、五金配件等。2019年某月某日注册为该公司聚合支付商户,连续16个小时(22:00-14:00)内发生321笔聚合消费入账交易,累计30.7万元,不间断高频交易,笔均交易间隔几分几秒,且91%交易单笔金额集中100/1000的倍数交易,交易资金转入商户经营者支付账户后,迅速转入商户经营者个人银行卡,共计发生156笔交易,总金额30.59万元,经查发现商户经营者个人支付账户登录和操作地址定位中东某国,非商户实际登记的经营某省地址。
二、网络赌博利用聚合支付业务防范建议
(一)顶层设计,出台法规明确聚合支付业务主体责任
目前,聚合支付业务展业有两类主体,分别是专业公司和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两类主体在前端对特约商户的准入进行管理,并保存客户身份信息;在后端仅承担支付通道任务的支付机构并不掌握这些信息,这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为此,建议出台法律法规,压实开展聚合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承担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及交易资料保存、可疑交易监测的主体责任:一是与专业公司合作的,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承担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法律责任,履行法定义务;二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合作的,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彼此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支付通道任务的支付机构,在发现的可疑交易涉及聚合支付业务客户时,有权穿透识别此客户身份信息。
(二)初次识别,准入环节引入人脸识别技术
强化特约商户身份信息核验机制,在聚合支付业务特约商户准入环节,开展聚合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引入人脸识别技术,堵塞不法分子提供经过PS的营业执照照片和经营者身份证照片,以及提供“黑产”销售的全套证照的漏洞。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工商四要素,验证营业执照持有人和营业执照上经营者一致身份,核实特约商户真实开户意愿,直接拦截异常或可疑开户。
(三)持续识别,根据商户多维度异常信息加强巡检
在持续对特约商户身份识别工作中,要加大对存在支付账户登录地、注册经营地、经营者身份证归属地、联系电话归属地等不一致特征特约商户的巡检力度,强化开展实地尽职调查工作。另外,也需加大对无固定交易场所类特约商户的巡检频率(如:出租车、物流快递)。
(四)交易监测,持续优化可疑交易监测模型
在网络赌博可疑交易监测工作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考虑结合本文提供的聚合支付业务涉及网络赌博特征,持续优化网络赌博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工作有效性。
(五)加强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畅通合作渠道,开展聚合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可疑交易信息共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作者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文中所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